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把改革作为第一重任,围绕制定集团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推进四项工程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拓展深度,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
《意见》指出,容错是指对单位和个人在建设新焦煤,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全面变革过程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出现偏差失误,但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的,不作负面评价,及时纠错改正,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应当加强对容错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树立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个人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鲜明导向
从9月4日开始,煤价开始了上涨之旅,短短的7天的时间里,上涨了25元/吨,预计此轮煤价涨幅在30-35元/吨左右。受煤炭领域倒查20年影响,内蒙地区煤炭领域各种检查频繁,煤管票紧张。九月份,学校开学,各行业全面复产复工,工业生产迅速回升,对电力的需求将继续转好。在稳增长、扩内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我国经济建设将加快复苏,各地基建、房地产市场逐步恢复,钢铁、水泥市场需求将加快释放,促使下游消费企业、贸易企业对北方港口动力煤的采购热情升温。主产地动力煤市场延续偏强走势,需求积极,煤矿出货良好,叠加下游港口煤价出现明显上涨,进一步带动煤矿上调坑口售价。
随着港口煤价回归上涨步伐,部分贸易商捂货惜售,正值大秦线秋季检修和十一长假前夕,叠加东北冬储煤提前采购,及铁路发运量下降,而进口煤限制依旧,导致夏季刚过,市场询盘活跃度提升,煤炭货盘持续释放。存煤下降过快和拉不到进口煤的用户会增加采购数量,促使煤炭市场趋向活跃,港口煤价保持中高位运行。植被覆盖率由原始地表的25%提高到了80%以上,水土侵蚀量比原来减少80%以上,使生态环境朝着良性循环发展。
而且,这些产业还能带动周边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何获得这些野生动物信任?准能集团从保持水土、土地复垦和生物复垦几方面入手。黑岱沟露天煤矿原第一调度室现已改建成露天印象展览馆。在准格尔煤田项目筹建时期,准能人将生态重建放在与煤田开发同等的位置。
在荒漠化地区开发大型的露天煤矿,到底可不可行?万一加剧水土流失,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2014年,准能集团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对矿区复垦区进行整体规划,计划把复垦区打造成集农业种植养殖、现代农业设施、农产品深加工、光伏发电、矿山观光、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矿区复垦治理与现代产业发展的生态经济园区。
现在,我们依然在探索如何让这绿长久地保持下去。如何让美丽生态催生美丽经济?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现代农业本身也是生态系统。2014年,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时间上采用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布局上有经济植物区、生态植物区,形成了不同种、不同组合类型的生物群落,增加了矿区范围内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多样化。
准能集团环保部节能管理科科长王瑜说。从1990年基建期开始,义务植树成为每个准能人必不可少的户外活动。随着矿区生态治理标准的提高,准能集团根据生态治理和恢复需求,在吨煤提取绿化费用的基础上不断追加投入,上不封顶,保证不留欠账。准格尔煤田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示范工程的示范试验研究课题,在适宜性植物的筛选、生态结构模式的建立、农业及林业复垦技术、土壤改良技术以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等方面取得很多成果。
待总计18万亩的矿区资源开采完,准能集团将留给当地百姓和后人18万亩的良田,这是准能人心中坚定的绿色梦想。为了确保复垦绿化资金的稳定投入,在基建期,准能集团列出绿化费用专项资金;投产后,确定了吨煤提取0.45元绿化资金的机制,保障资金的持续投入。
但准能人认为,复垦绿化能带来长久效益,矿区生态恢复工作不能因企业经营效益的起伏而受到影响。宋日说,我们露天煤矿可以在恢复土地面貌的基础上搞农业种植,创造更多生态红利。
在生产作业现场,排土前在排土场底部沟道内逐级修建临时性土坝,拦截上游来水对下游排弃物的冲刷。同时,准格尔矿区又毗邻黄河,库布齐沙漠入境,荒漠化问题严重。宋日说,露天煤矿通过搞现代农业和养殖,做好示范,让农民知道怎么种地才能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真正利用好这片土地。在这里,观众们可以了解准能集团的方方面面,明白露天煤矿开采的基本过程。露天煤矿如何修复生态环境?如何依靠管理重塑新的发展领域?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问题准能人有自己的答案。如今,准能集团在黑岱沟露天煤矿上游修建拦洪坝20座,在下游修建拦渣坝10座,在北排土场、东排土场、西排土场共修建临时性拦水坝16座。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准能集团累计投入复垦绿化资金15亿元,形成复垦绿化面积3040多公顷。按照目前开采进度,复垦面积以每年220公顷左右的幅度逐年增加。
宋日表示,经济效益建立在生态文明建设之上,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收获经济的长久发展。来到内蒙古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的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来访者可能会误以为走进一座公园:花草树木争奇斗艳,被水汽滋润着的环境清爽宜人,农田和牧场孕育着果实,曲径通幽处可见鱼儿在游荡......只有大后方的矿坑,才显示出其真实身份。
我们因此获得的长久收益是地貌的恢复和雨水的最大化利用。每个职工每天工作之余,会种上1株到3株树,干完活、种完树才能收工
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激发企业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营造煤矿智能化发展良好环境。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动态掌握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这对山东煤炭行业、乃至整个能源事业来讲,不仅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价值。山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山东煤矿智能化建设正沿着规划目标高质量推进,整体工作四面开花、亮点纷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新路子。
经过多年开采,加上受赋存条件影响,山东煤矿灾害威胁具有普遍性,其中冲击地压矿井41处,采深超千米冲击地压矿井20处,安全生产风险多、管理难度大。通过出台一系列法规、意见及文件政策,山东省构建形成了1235的智能化发展总体思路。
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工作责任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从全局高度明确了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目前,智能化综放工作面每个班次只需7名作业人员,与传统工艺相比,人员减幅达50%以上。2019年3月,成立省级智能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步指导各矿业集团、相关煤矿成立专门工作机构,从技术、人员、资金、措施和完成时限等五个方面进行规划部署。
近年来,山东省能源部门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减人、提效、保安全,高标定位,由点到面、创新突破,加快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力促进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五是人员定位精确化:山东全省煤矿已全部建成人员精确定位、应急广播和无线通讯三大系统,覆盖井下所有区域,实现人员位置实时监测和双向呼叫,定位精度达厘米级。2,坚持两个导向。各级主管部门、煤炭企业及煤矿均成立相应机构,将智能化建设作为各级一把手工程,统筹协调,定向把关,自上而下构建起网格化责任体系。
近年来,山东省坚持规划先行,从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提出系统顶层设计,架起智能化建设四梁八柱,明晰具体工作要求和实施路径,为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2019年以来,山东省累计实施中央预算内智能升级改造项目33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5亿元,省市县配套资金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110亿元,为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这是实现煤炭行业安全发展的重大责任。在此基础上,山东进一步明确煤矿智能化建设的7个重点领域,即:推进新建煤矿智能化,建设智能化生产、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多系统、多功能融合的一体化平台;推进采煤智能化,采煤工作面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和可视化远程干预控制技术,合理应用综采工作面智能成套装备;推进掘进智能化,推广煤巷掘支运三位一体先进技术与装备;推进机电运输系统智能化,推广应用视频监视、智能监测与保护、自动控制或集中控制等技术,减少固定岗位人员;推进生产集中控制智能化,建设煤矿智能化管控信息平台,推广应用井上下无线终端平台,完善工业环网和无线网络;重点突破煤矿机器人研发与应用,攻克掘进机自动定位截割、锚杆自动钻装、放顶煤自动识别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煤炭开采少人化,采掘工作面重点岗位实现机器人操作,逐步实现煤炭采掘一线少人化。
坚持创新推动与合作共享相结合,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多元合作、跨界联合、开放共享,构建煤矿智能化产业生态体系。实现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需要寻求新思维、新方式、新机制、新平台,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生产方式根本变革,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